新学期伊始,本着共享家乡趣闻,增强同学交流的宗旨,同时也是为了深入了解同学们寒假返乡期间的学习实践、思想动态等情况,我院于3月2日下午在沙河校区东区主教408教室分别组织召开了法学15-1、15-2、15-3班学生寒假返乡座谈会,班主任朱晓峰老师、沈健老师,辅导员袁晖老师参加了座谈。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同学们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、春节返乡见闻、对大学生活的感受、新学期的个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。座谈会由各班班长主持,以每人两分钟的台上发言形式进行,气氛尤为热烈,同学们畅所欲言,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,将一个寒假在同学们之间产生的些许距离感尽数消融。
关注家乡,心系民生。寒假返乡,家住农村的同学除了和家人共享团聚时光和享受浓浓亲情的同时,还积极关注家乡建设。不少同学关注到政府的惠农政策,例如来自新疆的法学15-2班的阿卜力克木同学关注了家乡的危房改造问题,他了解到许多牧民都在政府的补贴帮助下住进了新房,感慨政府的扶贫扶农政策;法学15-1的李玉琴同学聊到家乡的耕地补贴问题,她谈到农民每年可以根据土地领取政府的耕田补贴,但越来越少的人从事农田耕作,而是领着补贴随意种菜自给自足,考虑到惠农政策背后可能隐藏的粮食危机…
服务大众,感悟人生。寒假期间,不少同学在家乡做了志愿服务活动,跟大家分享经历的同时也呼吁同学们一起服务大众。法学15-2的解楠同学为家乡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冬衣,让那些老人们不仅身暖,心亦暖;法学15-1的张晓丹同学走上街头,参加社区的卫生清扫活动,为农村社区的基层服务贡献力量…
聚焦热点,积极思辨。除了家长里短,亲情友情,还有不少同学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。法学15-2班的孔维欢同学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了调查研究,并以此为切入点,研究美日关系的变化,班主任朱老师还就此问题与其进行了互动探讨;陈昱霖、杨公羽等同学就春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,他们认为春晚收视率降低有诸多原因:首先是其曝光率低且大多为负面新闻,其次是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严重脱离实际,不接地气;再者是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,人们都忙于红包大战,忽略了春晚;但同学们都承认看春晚是缅怀一种情怀,一种一家人团聚的情怀。
扩展视野,投身实践。寒假社会实践是大家寒假返乡的一门“必修课”,许多同学都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假期实践经历,有的走进医院,与医生和病人深入交谈,了解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;有的走进银行,调查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情况下,传统银行如何创新谋发展;还有的同学走进当地检察院、律所,近距离的感受法学人的工作…同学们都利用寒假探索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并为之努力实践,收获颇丰。
总结过去,规划未来。寒假过去的淡淡伤感并没有令同学们失去方向、靡然不振,新学期伊始,同学们心中怀揣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学习的充实规划和满满斗志。座谈会上,许多同学对自己上学期的大学生活做了总结,其中有得有失,有经验也有教训。有的同学是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学期,对自己的未来仍感到迷惘,希望能够调整自我,有所进步;有的同学则是有目标、有理想,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。大家根据自己的状态对自己的新学期做了新的规划,期望在新学期更进步,更努力。
此外,朱晓峰老师作为班主任代表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表示赞赏,他鼓励同学们秉持法律人敢于讲真话的特质,并提出了要处理好大学生活的人际关系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、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等几点希冀。
此次返乡座谈会圆满结束,学生与老师愉快交谈,畅所欲言。同学们用踏实的态度、诚恳的话语、认真的规划为新的一学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。同时,老师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同学们的寒假生活,有助于新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。